首页 > 济东频道 > 教育 > 正文

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数学教师张兆利: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2019-05-22 14:0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济南莱芜5月22日讯(记者 亓若琳 通讯员 赵传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他是知识之师,人格之师;作为一名班主任,他是规划之师,引导之师;作为一名级部主任,他是梦想之师,人生之师。数学教师、班主任、级部主任三重身份于一身的他,力求将每个角色都做到极致。20多年的从教生涯和班主任经历,怀揣着对党的忠诚和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他勤勉执着,坚定踏实地走过了每一步。他就是一直走在教育道路上的研究者, 59级2级部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张兆利。

  研究教学规律,做知识之师、人格之师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他始终潜心研究教学规律,研究考试命题规律,研读数学教育教学最新成果,博采众家之长。他经常说:“不追求课的艺术性,是无法实现教学高效的。” 他千方百计丰富课堂的表现形式:讲授示范、实践训练、问题导向、小组探究精彩纷呈。课堂上他总是旁征博引,妙语成珠,“点石成金”,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方法之美、严谨之美、逻辑之美、思维之美,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的数学课被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课堂”,多次被评为教育教学先进个人。他曾多年担任备课组长,一直率先垂范,集体教研,教学计划、习题的精选精练等诸方面都做的井井有条,所带备课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先进备课组长,多次获得教学成绩一等奖。他多次执教校级、市级、省级公开课,并获得优质课一等奖等荣誉。他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在推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过程中,被教育部课程研究所评为优秀实验教师。

  著名的教育家杜勃罗波夫曾经说过:“教师越能更多地回想起学生模仿他就像模仿伟大的人物一样,则他对学生的影响就越强烈,他的每一种表扬就越能使学生感到快乐,他的每一种责备就越能深入到学生的意识中去,因而一切教育工作也更将发生无以伦比的良好作用。”在教育教学中,他爱岗敬业、全心投入;尊重学生,严格自律;博学多才,一专多能;他以自己独到的知识修养和人格魅力,成为一届届学子的人格导师。

  探索管理规律,做引导之师、规划之师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他对管理方式的追求: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对于管理,他坚持:“严”,是严肃,是认真对待,不是严厉更不是严酷;“格”,出自“格物致知”,致使知性通达至极;“管”,形象的理解为通过一定的规范和方法来产生音乐的功效,是像吹笛子一样的有一定之规的科学;“理”,治玉,顺玉之文而剖析之,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治理、理顺之效果。这就是严、格、管、理的本义。

  在教育教学中,他始终坚持对严格管理的清醒认识和对爱的教育的执着。他始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孩子的教育最终取决于与孩子直接接触的人。”他一直担任班主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面对学生,以爱为先,坚持爱就是理解,是尊重,是责任,让学生既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又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教过的每一级学生,他都留有他们的座次表,班级日志,每一篇学生留言。在实践中不断修改总结充实升华的教学常规要求和常规管理细则,处处体现着他对学生、对班级和级部工作、对教育教学管理规律的创新认知和笃定践行。从教以来,他先后获得“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市级优秀班主任”“全国百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总结成才成长规律,做梦想之师、人生之师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行动之中。他常说:“如果对学生不了解,工作就没有切入点,教育效果就打折扣”。他始终赞同“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教育智慧来自于对教育主体的深刻认识,对学生了解透彻了,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方式、思维习惯、行为习惯”的深层次的认识到位了,各种教育方法、教育方式就信手拈来。因此 “师生交流常态化”成为一种级部文化现象,没有交流就没有学习,没有碰撞就没有进步,在深入交流、认识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对具体学生的“老师心中有你”“老师,我想对你说……”活动,不断创新师生交流方式和载体,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的打下扎实的基础。20多年来,莘莘学子在他的带领下,走过青涩,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筑梦圆梦,走向辉煌。

  一直走在教育道路上的研究者

  他认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当今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既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又有较高的研究水平,才能把教学推向高境界。教师应当寻找适合社会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做一名善于研究探索的教师。他说:“中国当前教育的规律研究,是任何从事当前教育工作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从认识自己到研究学生,从吃透教材到研究教学,从高效课堂到学科教研,从探索办法到研究规律,他把研究的触角伸向更远更深的层次和领域,并且创新实践,卓有成效:他充分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客观实际,组织班主任召开“班级座次研究座谈会”;落实学校学生培养模式,班级徽章设计、《博览系列》报刊、周六视频报送推荐制度等,都是研究型学习、研究型教学的生动体现。

  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芳华。每当同事们赞叹于他从不间断的成绩和荣誉时,他总是淡然的说: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责任编辑:孟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