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我愿与家“隔离”以换万家团圆

2020-02-20 18:1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2月20日讯(记者 亓若琳 通讯员 张莉)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了全国,给2020年的春节罩上了一层沉重的色彩。时下,提起新冠肺炎,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是有这样一群人,却要天天和病毒打交道,直面病毒,严防死守,全力阻止疫情的传播和蔓延,他们用层层的排查消杀织牢了防疫安全网,他们就是这场战役取胜的关键人物,他们就是时刻奋战一线、不敢半刻停歇的疾控人。

  “爸,今天我不回家了!”郭宁又是连续四天对父亲说一样的话了。郭宁是济南市钢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监测科的一名普通员工,虽然出身平凡,但是面对疫情,身为一名疾控人,他毅然决然走上一线,穿上白衣,成了战士。可是疾控工作陡升的高风险性和新冠肺炎的高传染性,却成了郭宁回家的顾虑。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钢城区疾控中心于1月19日成立了疫情应急处置队伍,郭宁被安排在了钢城区疫情应急处置队伍的消杀组,主要负责疫源地消杀、流调和采样工作人员的消毒、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用后处置和二次使用物品的消毒处理等工作。

  新冠肺炎具有高传染性和高风险性,不管流调工作还是采样工作都必须有消杀人员陪同,而且每个人工作前都得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隔离帽、N95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双层手套、胶靴、鞋套,一件都不能少,穿上了防护服的郭宁,就成了战斗在防“疫”一线的战士,重达四十斤的消杀喷雾器和盛放医疗废物的垃圾桶就是他的武器。

  消杀任务多、工作量大,穿上这身捂得严严实实的“战衣”,郭宁常常需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期间无法喝水、吃饭,也无法上厕所,一趟下来,往往已经汗流浃背了。

  由于防护物资紧张,为了能省下一套防护用品,郭宁更是主动向领导请示,在确保做好消杀任务的同时,兼任司机保障疫情工作的出行和样本采集的运送工作,这样每次都能省下一套防护用品。工作强度虽然因此又加大了,但为了节约一点有限的资源,保障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他毅然坚持了下来。

  七八个小时不吃不喝已经成了郭宁的日常,更有甚时,还需十几个小时持续工作。2月6日上午9点,郭宁和同事们接到任务去采集摸排出的返回人员样本,因为需要采集样本的人员比较多,并且位置比较分散,一直忙到下午3点多,刚准备回班上吃午饭,又接到了16余人的采集任务,这一忙又是5个多小时,直到晚上9点,郭宁才脱下了身上厚重的防护服,吃口饭、歇一歇。

  结束一天工作的郭宁常常需要在办公室等待检测结果,直到凌晨反馈结果阴性,才能真正的放心下来,这样一来办公室就成了郭宁的“家”。

  可当这个七尺男儿谈及家人时,他的眼眶湿润了……在郭宁的身后是患有脑出血后遗症的母亲和年迈却仍需照料妻子的父亲,不是不挂念家中的父母,不是不想分担家中的担子,但疫情当前,他还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做,还有更多的人需要守护。况且,疫情凶猛,工作危险性高,想到这些,郭宁选择收回回家的脚,在办公室凑合睡一会儿,等闹钟一响,又开始新一天的“战斗”。

  来势汹汹的疫情和繁重的防疫工作就这样阻隔了郭宁回家的路。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郭宁的父母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在忙碌如此危险的工作,只知道儿子又是四五天没有回过家了。“身为独子,我肯定是于心有愧,可是为了抗疫的胜利,我义不容辞。”就这样,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假期”,面对这样一场特别的战役,那个许多人“呆烦了”的家,却成为了郭宁想顾也顾不上的地方。

  “你在哪了?”

  “来送样快到市第二疾控了。”

  “行啊,送完了家来吃了饭再回去吧。”

  “我不回去了,你们先吃吧 。”

  “就五分钟的路了,你也不回来啊?”

  “不回去啊,我还穿着衣服呢。”

  “你脱了,吃了饭,再穿上回去不就是啊。”

  “不能脱啊,不和你说了,我开车呢,你们先吃饭吧。”

  ……

  这是郭宁在运送样本的路上和父亲的一段通话。“自古忠孝难两全,等疫情结束,再回家多孝顺孝顺父母。”郭宁的话语中带着对父母的愧疚,他的脸上多了几分憔悴,但是目光中依然透着对战胜疫情的坚定。

  他深知,不仅他的父母需要他,他身后还有千万的家庭更需要他。从选择成为一名一线疾控人,他就选择了奔跑的人生,向着“一线”奔跑,向着抗疫“前沿”奔跑,穿上那身厚重的“战衣”,向着一个又一个“战场”奔跑。

责任编辑:孟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