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东频道 > 镇街 > 正文

事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看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这个村如何践行“枫桥经验”

2021-01-12 09:3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莱芜区口镇街道申陈村党支部以枫桥为榜样,以党建为统领,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经验——莱芜版”。

  传承一种精神,建设“秤砣支部”

  在申陈村,有“申陈村有杆秤,秤砣就是党支部”之说。因为申陈村自1970年建成了莱芜县第一家木杆秤砣厂,群众把村党支部称为“秤砣支部”,把“廉洁奉公、公平办事、公道为民”称为“秤砣精神”。老书记申庆海任村党支部书记36年,靠公平办事,公道为民,廉洁奉公,成为口镇街道迄今为止村(居)党支部书记任职年限最长、政绩最为突出者,堪称“模范书记”“领航人”。历届村干部坚持接力传承,抓党建,固堡垒;抓企业,增收入;抓调解,正村风……各项工作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好局面,保持60余年帅旗不倒,成为口镇的老先进。

  立足乡村振兴,打造靓丽名片

  不断完善提升文化设施,建设“五个一”文化工程,把老典型“莱芜枫桥——申陈村”打造成焕发新光彩、新活力的靓丽名片。近两年围绕乡村振兴,申陈村先后投资3.2万元,建成占地530平方米的“一个文化广场”,让群众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建成“一个服务中心”,全天候开放,热情服务群众。印发“一套系列宣传品”,让群众学政策、学科技、学法律、讲文明、懂礼仪;建成“一座乡村振兴主题展馆”,让群众不忘初心、记住乡愁;建成“一条乡村振兴文化长廊”,对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文化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让昔日的“空白墙”变成了“文化墙”。“文化长廊”不仅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场所,更是“悟得到、可感知”的精神家园,真正确保了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在村内落地生根。

  完善一套机制,倡树文明新风

  好的传承少不了机制的保障,近年来申陈村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完善“六传六习”文明机制,弘扬社会公德,培养家庭美德,营造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的乡村文明新风尚。组织群众凝练村训家风,以村训带家风,以家风树村风,以村风扬民风。联合区妇联开展“争创出彩人家、共建美丽乡村”活动,努力实现庭院美、生活富、家风好。组建红白理事会,实行丧事简办,村里出人出工,在村里简办的补贴500元,在殡仪馆简办的补贴1500元;提倡红事新办,不贴红纸、杜绝浪费,形成良好的文明传习。同时,每年都为大学生发放专科600元,本科1000元,985和211大学2000元不等的学习补贴,为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就餐等各项福利。

  得益于此,50年来,申陈村里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上访、无治安灾害事故、无矛盾纠纷上交,形成了和谐稳定的村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山东省先进党支部”“济南市五星级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来源: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孟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