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东频道 > 环保 > 正文

蒸馒头让来年越来越红火

2013-01-29 13:26:00 来源: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北方人爱吃面食,一块面到了家庭主妇的手里,几下子就变成了一锅香喷喷的美食,有馒头、面条、花卷等。在莱芜,以前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蒸馒头,这些馒头不仅令全家人大饱口福,还为新年博得个好彩头。粘着枣的花馒头、以小动物为造型的馒头等各有各的吉祥寓意。小动物形状的馒头,更是让家中的孩子欣喜万分。

  在农村,进入腊月二十,家家户户就要开始蒸馒头了。面得发一大盆或一大缸,蒸好的馒头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过年蒸馒头的面发酵得好与坏就意味着来年的收成,发得越好就预示着来年的日子越红火,“发面”的“发”意喻“发财”、“发家”;“蒸馒头”的“蒸”象征“蒸蒸日上”,使自己来年“发家”、“发财”,生活“蒸蒸日上”。另外,在以往,这过年的馒头也是“宝贝疙瘩”,一般人根本吃不上。馒头还是走亲戚用的贵重物品,有时十几个馒头要走几家亲戚,即使坏了人们都不舍得扔掉。

  但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蒸馒头的少了。那些花样馒头,那些色、香、味、意、形兼备的馒头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近日,记者采访了仍以传统手法蒸馒头的亓萃峰。亓萃峰家是三代做馒头出身,退休后重拾老手艺,专业开始做馒头。2011年5月初,在莱城区大桥北路建了一个全新、高标准的馒头厂。为了保证馒头质量,亓萃峰下了很大功夫。首先是采购加工面粉的小麦,“咱们当地产的小麦属于软质麦,加工出来的馒头口感不佳,经过多次考察,我决定从济宁进优质的硬质麦,从原料上保证馒头的口感。”馒头质量的好坏关键就在馒头引子上。在馒头引子的问题上,亓萃峰可谓优中选优,他找到一张有百年历史的“老资历”馒头房的秘制引子,经过反复试验,在用掉1000多斤面粉后,终于蒸出了满意的馒头,并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巧凤”。

  在亓萃峰的馒头加工厂,记者看到工人们中间有许多头发花白的农村老太太,最大的有六十多岁。“她们可是我从农村请来的面食高手,她们做馒头在莱芜可是数得着的。”亓萃峰说。今年六十多岁的柳秀花家是孝义的,如今在亓萃峰厂子里专业做馒头、花样面食。她十七八岁时就从老人那里学来了蒸花样馒头的手艺,几十年来,每年腊月里都要亲自动手蒸上一锅馒头,用发好的面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再以红小豆、大枣等作为点缀,图的就是新年好彩头。“这做花馒头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时间长了就能掌握,一点也不神秘。只是时间上花费很大,一天做不了几个。”柳秀花说,“蒸馒头有多道工序。从磨面、和面、发面、揉面,做馒头,再到蒸,到最后的揭馒头,从头到尾,就是一条热火朝天的流水线。要想馒头好吃,引子很重要。”

  在采访时,记者看到,刚刚出锅的大馒头,里面有带枣的花馒头,有带枣的大饼……柳秀花告诉记者,如果在农村讲究一点,按照风俗,什么时候发面、什么时候揉面、什么时候下锅,都得按点儿来。

  看着刚刚出锅的馒头,亓萃峰说,以前生活条件不好,平时只能吃粗粮,米、面等细粮是按月定量供应,因此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细面馒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年味反倒不如以前浓了,希望这些花样馒头能让人们找到以前过年的感觉,也希望这些充满寓意的馒头能给他们带来新年好运!”

责任编辑:孟令海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