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广:“刚猛”老师的柔情陪伴

2018-11-29 18:0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莱芜11月29日讯(记者 许成 实习记者 亓若琳)  高玉广,莱芜市陈毅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已满20年。在教学生涯中,他把全部热情都奉献给了学生。从早到晚,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他都与学生一起度过。他是“安全工作先进个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更是“莱芜市优秀班主任”。

  高玉广自2002年进入陈毅中学,已有十六年,期间一直担任语文课的教学工作。1996年他跟随母亲的脚步,进入莱芜电大师范专业学习,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来,又本科学习心理学,并考取了心理咨询师。高玉广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做好这一工作。”

  “三勤”班主任 以班为家

  高玉广执教20年,当了19年班主任,他对班主任工作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他说:“班主任工作比较琐碎,要做到‘三勤’,眼勤、嘴勤、腿勤,这是作为一名班主任最基本的素质。”

  高玉广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总能捕捉到教育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从日常小事中懂得做人的道理。他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心里变化,让学生感受到他的关怀与鼓励,让学生幼小的心灵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他也经常走到班级中去,与学生一起参与话题讨论,寻找共同话题,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亲近和信任老师。

  从带领学生参加晨训,到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高玉广一天内的视线就不再离开学生。哪怕上午没有他的课,他也会到教室转几圈,看看班级每个学生在做些什么事情,有没有什么意外事件。高玉广以前的班里有一名特别调皮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异再婚,上课不学习,经常做些离经叛道的事情来吸引父亲的注意力,高玉广通过与他聊天、谈心,知道他是与父亲赌气,在高玉广的帮助与引导下,这名学生渐渐回到正轨,中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他把班里的学生当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关爱他们的成长点滴,哪怕出现职业倦怠,他依然坚持在教育一线,调动自己的全部热情,日复一日。

  感知心灵 倡导良好家庭教育

  高玉广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注重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他认为在整个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有30%的比重,如果家庭教育缺失,就很容易将个人与学校的努力完全抹杀掉。家庭教育不是问成绩、不是说教更不是批判,一味的说教容易激发孩子的抵触与对抗,就容易出现所谓的叛逆。

  因为学过心理学,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高玉广认为根本没有叛逆期与叛逆心理这个说法,他在家长会上经常说,家长认为的叛逆心理很多时候都是他们自己把孩子逼出来的,孩子的自我认知和外界认知有很大矛盾,在这种矛盾之下,一直不断地去试探家长的底线,这个试探的过程就被认为是叛逆期。另外,家长老是说教,把孩子说烦了,就会产生对抗。如果家长能正确看待这个所谓的叛逆期,不把孩子逼向对立面,那家庭教育就是很成功的。

  高玉广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也表示,希望家长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学习是有用的,学到的知识对他来说是有好处的,这样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高玉广评价自己的教学风格是刚猛型,做事风风火火,平时比较严格,坚信严师出高徒。但是在很多学生眼中,高玉广是温柔的。他能敏感的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并及时纾解。以前班级里有一名女生成绩有所下降,在与学生父母的交流中,了解到学生没有异常表现,但是他还是坚持与学生聊天,取得学生的信任后才了解,这名女生因为喜欢画画并想当动漫师而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慢慢就对母亲产生抵触心里甚至恨意,而她在家里及学校的所有正常表现都是装出来的。高玉广在了解情况后,经常与这名学生谈心、聊天,纾解她的抵触情绪,最终这名学生考上了较好的高中。

  深沉父爱 无言的陪伴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繁忙的工作中,高玉广很难做到学生与家庭的平衡。因为一心扑在教学事业上,很少请假,有事也是先学生再家庭,曾经连续几年暑假在学校准备资料,在家里他成了甩手掌柜,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落在了妻子的肩上。家里事情比较多,妻子忙不过来为此产生了许多怨言。直到自己的孩子上初中,妻子来学校开过几次家长会,看到班主任老师的辛苦与操劳,并且在与其他家长的交流中知道了班主任的不易,才渐渐对高玉广多了一些理解。

  高玉广作为一名老师,却很少教育辅导自己的孩子,他把学生当孩子,却对他自己孩子充满亏欠。因为在学校讲课说话很多,高玉广在家几乎很少说话,所以与孩子的交流比较少;平时工作时间较长,他很难去给孩子送饭,接送孩子上下学,只能委托家人和朋友。但是,高玉广却不会忽视孩子,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他总是在边上默默陪伴,虽然没有说话,却让孩子感到了来自父亲的陪伴与温暖。

  整整20年,高玉广在陈毅中学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收获着爱与信任,把满腔热血倾注于教育事业,用执着去践行人民教师的责任与使命,用坚守书写平凡岗位上的壮美篇章。

责任编辑:孟令海